察隅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察隅县2020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1-12-13   浏览次数:   【字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察隅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各位代表,“十三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及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在援藏大力支持下,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过去的五年,我们着力建设“富裕察隅”,经济运行稳步增长。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凝聚合力,推动了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提质增效。

县域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7.17亿元增加到11.44亿元,年均增长9.79%;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228万元增加到1.38亿元,年均增长33.8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6.76亿元增加到13.5亿元,年均增长14.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37亿元增加到2.31亿元,年均增长10.98%,农牧民可支配收入由8111元增加到13040元,年均增长9.96%。“十三五”规划目标高质量完成。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五年来,实施项目964个,完成投资89.91亿元,同比增长43%。滇藏新通道、古拉乡油路改造等一批交通项目落地建成,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00公里,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完善,进出察隅天堑变通途。5个乡镇供排水全面完工,有效解决5500名群众安全饮水。完成重点水利枢纽工程,新增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87万亩。波罗水电站、果达电站、“三区三州”电网等重点水利电力工程投入运营97个行政村居通达率、通电率、通水率、信号覆盖率均达100%,一批批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建成,进一步改善了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产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五年来,累计种植茶叶2万亩、石榴7445亩、猕猴桃3000亩、藏药材2976亩,生猪存栏达5.1万头、出栏量3.7万头,水稻、青稞、小麦等作物生产丰收,生态旅游业、水电能源业和民俗文化业融合推进,扎拉水电站进场开工,巩登电站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稻谷、苦荞农产品获得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就能融入产业发展,长期增收的基础越来越牢固。

对口支援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共投入援藏资金5.76亿元,实施援藏项目64个,建成5个易地扶贫搬迁村17个非边境小康村察隅县汽车维修培训基地、县人民医院改造搬迁、古拉乡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等民生项目,落实协调8批次45名医疗专业技术人才进驻察隅开展医疗服务,陆续派出支教老师和志愿者90名到察隅学校开展支教和教学研讨活动,切实把党的恩惠和深圳人的深情厚爱带到农牧民群众的心坎上,赢得了当地群众普遍赞誉。

(二)过去的五年,我们着力建设“美丽察隅”,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察隅大地看得见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记得住初心乡愁,3万人民享受到更多便利和福利。

城乡规划更优。突出民族、区域和时代特色,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完成县城、察瓦龙乡、上察隅镇、下察隅镇、古拉乡、古玉乡总规和规,编制完成相关行业专项规划和96个村庄规划,合理布局产业、路网和功能性项目,实现了城乡一体、区域协调、产业融合、统一完善的城乡建设规划体系。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至2.6平方公里,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达到25%。

城乡(边)建设更好。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兴边固边同规划同发展,全国重点镇下察隅镇、自治区级特色小镇察瓦龙乡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上察隅镇、古拉乡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推进棚户区改792推进厕所革命建成42所环保旅游厕所。小康村建设深入开展。高标准完成58个边境小康村建设,先后从非边境村往边境一线搬迁274户1557人,古拉乡、察瓦龙乡非边境村庄建设同步推进,更多群众扎根边境地区,自觉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

城乡环境更美。立足察隅国家生态功能区定位,高标准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实现了零案件转办。全面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完成植树造林2.26亩、森林抚育8.1万亩、防沙治沙3.5万亩,创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5个、生态村(居)75个,空气质量达标比例持续保持在100%,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优于Ⅲ类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100%群众讲文明、树新风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逐渐养成,察隅县成功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2021年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

(三)过去的五年,我们着力建设“幸福察隅”,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始终坚持以富民为本、惠民为先、利民为重,真正为农牧民群众解难事、做实事、办好事,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超过40亿元,每年承诺的民生十件实事均全部完成,全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五年来,实现1519户635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成扶贫产业项目64个,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206户1054人,建档立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3573元增加至2020年的12277元,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改善,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动态清零,历史性消除了长期困扰全县各族人民的绝对贫困问题,2019年2月察隅脱贫摘帽,2020年荣获全国“十三五”时期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荣誉称号中国防贫效率“百高县”。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来,本级财政累计投入教育经费6270万元,年均占财政收入的20%以上“五个100%”教育目标全面实现,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评估验收。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持续推进“两降一升”、包虫病筛查等工作,消除疟疾顺利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乙”,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全面启动,建成村级标准化卫生室95,村民健康档案实现全覆盖。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813人,高校毕业生累计实现就业805人,农牧民累计实现转移就业22871人,劳务收入达到1.3亿元,城镇零就业家庭全部动态清零社会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7%以上,城镇、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847元/月和4713元/年,低保人员、孤儿等特殊群体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实施安居工程3115户、保障性住房1539套数字影院、数字电视投入运营,多媒体中心即将建成,组建乡村文艺队97支,广泛开展“桑昂曲杯”全民健身等活动,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保障

(四)过去的五年,我们着力建设“和谐察隅”,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持续推进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优化政务服务,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改革创新全面深入。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推“互联网+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大厅投入运行,发布服务事项清单1076个,签发证照23000余个。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入,完成县林场、县农电公司改革。大力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全县市场主体达到2091户2015年的3.5倍,市场活力不断激发。农村“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全面完成。持续扩大开放招商,认真落实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累计招商项目落地54个,到位资金13.18亿元。稳步推进吉太边贸市场建设工作,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制定了边贸市场的建设规划。

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打非治乱扫黄打非等专项活动,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等重大节庆活动安保维稳任务全县综合平安创建率97%以上,各族群众安全感达99%以上,满意率持续保持高位。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和谐模范寺庙和争做先进僧尼创建评选活动,广大僧尼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意识普遍增强。安全生产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扎实开展大检查大排查,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实现“双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行政效能有效提升。进一步强化政府系统党组领导作用。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认真办理市县两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加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修订完善《察隅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政府党组工作规则》《察隅县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加大重点领域审计监督力度,坚决抵制“四风”,多措并举为基层减负,“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严格执纪问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与此同时,国防、双拥、防震减灾、消防救援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审计、统计、外事、编译、档案、地震、保密、邮政、粮食安全等工作取得新进步,老干部、工青妇、残联、工商联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十三五”发展筑就了察隅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坚实基础,也为今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最根本的一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新时期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以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为着眼点着力点,明大势、务大局、促发展、求突破,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央精神、彰显察隅特色的发展路子。实践证明,抓好察隅的发展,必须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来抓,掌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不懈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不遗余力打基础、补短板、增后劲,不断巩固扩大稳定和发展势头;必须进一步强化改革引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倡导敢于担当、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打破旧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用创新思维和办法化解矛盾必须持生态优先,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促进绿色发展,切实提高环境效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视群众关切,多办民生实事,促进公平正义,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以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凝聚起实干兴县的强大合力。这些理念和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作为努力方向,把奋力攻坚、主动担当作为根本途径,把转变作风、履职尽责作为坚强保障,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深感不易,面对困难和挑战,全县人民和衷共济、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党中央正确领导、英明决策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和各代表、委员有力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发展进步做出贡献的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向驻察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援藏单位和援藏干部,向为察隅作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老朋友,向所有关心支持察隅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在稳定、发展、生态、强边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交通、水利、金融、信息等基础设施条件还存在短板;经济社会发展起点低、基础差,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干部人才数量短缺,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高,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不够有力,少数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党风廉政建设还需加强;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维护稳定、巩固边防的压力进一步增加。这些都需要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尽心竭力做好工作,下更大力气加以解决。

“十四五”时期工作安排

“十四五”时期,是察隅加快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我们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政策机遇更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画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明确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尤其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含金量极高的各项惠民政策,明确了强边作为“四件”大事之一,自治区明确提出“把边境沿线发展带”作为战略要点,林芝市把构建边境沿线发展带作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署了一系列加快察隅发展的具体举措,以及疫情期间国家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政策举措,都为察隅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政策支撑。二是发展路径更宽。川藏铁路、滇藏新通道升级改造、察墨公路、S203、古拉乡至左贡县、古拉乡至察瓦龙乡等重大工程相继实施或即将开工建设,标志着察隅县对内、对外通道逐步打开,察隅的发展半径全面放大;察隅县猕猴桃、茶叶、石榴、生猪等特色产业正逐步发挥效益,以及扎拉水电站等绿色能源产业增长极正在形成,预示着察隅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三是内生动力更强。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招商引资持续强化,援藏工作不断深入与援藏省市、兄弟县区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察隅县的影响力、竞争力、对外知名度和自我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四讲四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三更”等学习教育的扎实开展,各族干部群众渴望发展、谋求发展、奋勇争先的思想认识更加统一,为今后五年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积蓄了巨大能量。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些有利机遇和条件,以坚定不移的信心、高度负责的态度、奋发有为的精神、敢于担当的勇气,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找准发展定位,以新坐标、新视野、新理念推动各项工作,一定谱写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西藏的察隅篇章。

“十四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抓牢“四件大事”,实现“四个确保”,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新时代察隅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一带一区一中心”空间布局,努力把察隅打造成为和谐稳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引领区、强边固边样板区、乡村振兴先导区、军民融合标杆区、各族群众共建共享幸福圈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察隅。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主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藏传佛教中国化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到“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5%以上,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国边防战略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党在察隅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2035年与全国全区全市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牢牢把握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这一着眼点着力点,不断提高平安察隅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社会局势从持续全面稳定迈向长治久安,着力打造和谐稳定示范区。

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雪亮工程”“智慧边防”等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打非治乱专项斗争,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建设维稳态势监测预警平台。加强安全生产领域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安全生产三年专项行动,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创建,持续强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地质灾害等重点领域的排查治理,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推进文化认同。建立健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民性宣传教育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华文化始终是西藏各民族的情感纽带和心灵归属。深化中华民族视觉新型塑造,建成和使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举办特色民俗文化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挖掘古玉乡果谐、察瓦龙乡赛马节、红土陶烧制技艺、僜银饰制作技艺、珞巴编织,保护好历史文化传统村落、文物古迹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依托“文化+旅游+产业”模式,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商贸、教育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

推进民族团结。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常态化制度,深入开展新旧西藏对比教育、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发挥网络媒体、学习强国等平台阵地优势、传播优势,更好教育引导和凝聚群众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每年9月集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五观。巩固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深入贯彻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和创建规划,到2025年实现85%的乡镇、村居建成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乡村,80%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建成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践行“五个有利于”,深入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完善寺庙僧尼入寺、学经管理、财务监管、流动从事宗教活动人员管理、互联网宗教事务管理等制度。建立常态化推进遵行四条标准、争做先进僧尼教育实践活动的制度机制。持续开展三换三坚决活动,把理性对待宗教、减少宗教消费纳入村规民约,制定防范向未成年人传教的实施方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进寺庙活动,切实增强“五个认同”。

(二)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路子,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县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加快构建县域发展新格局。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川藏铁路、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重大战略项目机遇,围绕自治区“一核一圈两带三区”和全市“一核三带”发展新格局,立足察隅区域实际和区位优势,努力构建“一带一区一中心”空间布局,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城乡一体发展、国土有效利用的经济发展格局。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项目谋划,高质量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抓好项目争取,支持项目调研论证和前期工作,加大跑办衔接力度,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和优惠政策。抓好项目建设,协助G219线察隅至墨脱公路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快推进G219察隅至滇藏界公路建设,打通古拉至左贡公路,协助开展滇藏铁路勘察设计工作统筹推进水利、能源、通讯、民生等各领域项目。抓好项目调度,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重大项目机制,对未落地项目提高对接衔接频次,对已开工项目倒排工期、明确责任、挂图作战。优化财政投资项目评审程序,提高财评效率。持续推进建筑领域乱象治理,营造良好建设环境。

做大做强高效富民产业。坚持巩固规模与提升品质并举,拉长链条与畅通市场并重,在持续做强做优水稻、青稞、牦牛等传统农牧业基础上,做精做优特色种养业,力争到2025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猕猴桃、石榴等水果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生猪养殖规模稳定在10万头以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做强察隅木碗、珞巴竹编等传统手工业优化G219自驾游旅游线路,做好甲兴、日东林海、罗马桃花村、僜巴民俗村、阿扎冰川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家庭旅馆服务质量,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打造集自然风光、民族特色、人文风俗为一体的“沿边旅游经济长廊”。壮大农特产品加工业,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和新型农牧民经营主体,鼓励更多大个体变更注册企业、更多小微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100万以上企业达到30家以上。加强水电能源建设,配合做好扎拉、巩登等水电开发项目建设。

深化改革开放。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证照分离”和“照后减证”,持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完善“一次受理、全程代办”工作机制,最大限度缩减政府审批流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内地优秀企业到察隅投资兴业,确保到位资金实现新突破。二是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继续加强财税体制、商事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实施自治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三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抓住大香格里拉经济圈、滇藏新通道重要节点,深化与周边地市交流合作,强化吉太边贸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吉太边贸点提升为边境口岸,打造成为察隅乃至全区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完善对口支援合作机制,深化“组团式”援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医疗、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持,搭建物流、消费、就业等援藏平台,丰富“察隅产、深圳销”模式,深化消费援藏内涵。探索实施与深圳市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成为助推察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三)坚定不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推进美丽察隅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重要抓手,筑牢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好察隅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在全市打造生态文明引领区上走在前列。

坚守生态安全底线。立足察隅主体生态功能区定位,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全面实施河长制、林草长制,生态补偿体系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坚持“三高”企业和项目零审批、零引进。力争到2025年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乡镇创建均达100%。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配合做好中央环保督察编制实施察隅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规划,推进“两江四河”怒江察隅段造林绿化工作,将生态扶贫搬迁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同步做好怒江沿线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修复工程,开展重点区域国土绿化行动和乡村“四旁”植树行动。加强湿地、天然林、天然草地保护,加大实施沿河沿江综合治理工程,确保全县主要河流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保持在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100%,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管护率达到20%以上。

充分释放生态效益。大力实施生态利民、生态惠民工程,坚持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加快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推动农牧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产业链接循环化,着力打造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民族文化繁荣的美丽城镇

(四)坚定不移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屯兵和安民并举、固边和兴边并重,着眼筑牢国安全屏障,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努力在打造边境发展样板区上走在前列。

加强边境建设。加快完善边境村镇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边境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鼓励支持边民群众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吸纳农牧民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参与特色产业发展。严格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边民补助政策,有序推进边境地区资源开发,开展项目环评分类改革试点。支持内地致富能手到边境地区落户兴业,与当地边民享受同等政策。

持续实施向边境地区搬迁着眼巩固边境小康村建设成果,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在落实中央和区市各项涉边优惠政策基础上,完善各项补贴政策,促进项目、资金向边境一线倾斜,集中力量办好边境地区的大事实事。抓住中央和区市支持边境地区扩大人口规模契机,有序推动内陆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群众向边境一线转移,争取到2025年向边境一线村居新增抵边搬迁3000人以上。

提升边境联防联控能力。按照“党委把方向、政府总协调、军队当骨干、警方抓治理、民众为基础”的治边格局,强化边境管控,扎实推进“智慧边防”“智慧警务”建设,完善智慧预警体系,完善人脸识别、车辆抓拍、电子围栏等技防设施,建立未划界地区边境巡护员、外事巡边员制度,承接做好外事巡边员建设试点工作,按照“1名干部+1名辅警+1名护边员+1名群众信息员”模式全程盯控,在边境乡镇按照“一乡一所”进行全线布防,在边境行政村按照“一村一辅警”实施全面管控,做好各通外山口、通道的巡逻、设卡、堵截工作,严防分裂分子潜入潜出,筑牢守边护边钢铁长城。

(五)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牢牢把握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先导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返贫致贫人口动态清零。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双向发力,深化扶志扶智,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扶贫不扶懒的鲜明导向,用脱贫成果生动教材讲好扶贫故事,激发各族群众发展致富的内生动力。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一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巩固产业扶贫成果,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到202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6000亩以上,实现粮食面积、产量“双增”。突出发展茶叶、猕猴桃、石榴、生猪养殖等特色种养业,延伸整合产业链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园区建设。实施农牧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2025年,农牧民合作社质量明显提升,运行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示范社创建取得重要进展,服务能力和带动效应显著增强,基本形成合作社自我规范、部门指导规范,社会监督规范的良性发展局面。二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紧紧围绕实用人才培育,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各类人才下乡、返乡创业。到2025年,培训新型职业农牧民1000人,逐步造就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农牧民,把更多的农牧民培育成新型职业农牧民。三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保护传承农牧区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壮大农村文化队伍,扎实开展文明乡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打造一批乡风文明示范村。四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以先行抓好14个乡村振兴试点村为抓手,围绕“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生活乐化”目标,扎实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及农村“厕所革命”建成一批美丽宜居新村。加快建好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使用,建立完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确保到2025年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率均达98%以上。五是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机制,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完善村规民约,建设治理有效的乡村。

加快推进乡镇建设。按照“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高质量、体现特色、宜业宜游”的要求,沿边境、沿江河、沿交通干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巩固提升特色集镇建设,加快边疆明珠小镇建设,力争到2025年建成4个边疆明珠小镇,增强人口、产业吸纳和承载能力,合理划分城镇功能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深化农牧区改革。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坚持“三个长期不变”的基本政策,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落实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要求,引导农牧区耕地、草原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宅基地建设试点工作,保障农牧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全面推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健全农牧区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牧业保险。

(六)坚定不移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建立健全高效运转机制。强化军地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应急应战协同水平,积极推进“军转民”“民参军”,提高军民融合广度、深度和高度,着力打造军民融合发展标杆区

牢固树立军民融合大发展理念。加强国防教育宣传,深入开展边境政策宣传、军民共建等活动,提高群众的国防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知法、懂法、爱边、守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产业优势,通过“军”与“民”的深度对接,走出一条统筹安全与发展的新路,为稳增长、固安全打造新引擎。主动布局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主动对接“互联网+”行动计划,建设军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供需对接平台、协同创新平台;主动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边境项目和国防项目中一起申报、一起实施、一体推进

建立健全高效运转体制机制。建立由县主要领导挂帅,政府和驻地部队领导参加的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出台军民融合激励政策,加大军民融合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交流机制,健全完善“统筹规划、情况交流、信息融合、宣传教育、联合对外、检查督导、表彰奖励、工作会议、情报通报、协调配合”等制度举措,推动形成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协调联系,构建对上常态沟通联系机制,确保重要事项、重大问题能随时沟通和协调解决。

推进军民一体化能力建设。落实拥军优属各项政策,加强边防通道硬化路建设。立足边防管控需要,推进军民融合项目建设,提升边境区域平时和战时应急处突保供能力。坚持平战结合,推进人防综合体和指挥所建设,增强边境城镇总体防护能力。实施智慧固边工程,提升边境地区信息化水平覆盖能力。推广推进“五共五固”经验做法,完善军地之间情况通报、情报会商、联合执勤执法制度,形成强边固防强大合力。开展环境环评分类改革试点,对紧急状态下用地、林评、环评手续进行豁免申请。

(七)坚定不移拓展共建共享成果,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做好各领域民生工作,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构建群众共建共享幸福圈。

全面提升就业质量。坚持把高校毕业生作为重中之重,正确处理好高校毕业生政府就业和市场择业的关系,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深化“五个一”工作机制,落实“一对三”“一对一”帮扶措施,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和岗位技能培训,鼓励更多毕业生到基层、艰苦边远乡村建功立业。大力推进就业援藏,争取各对口援藏单位和企业吸纳更多察隅籍高校毕业生到区外实现稳定就业,确保“十四五”时期察隅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加大国家投资项目吸纳当地农牧民就业力度。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力争每年培训农牧民2000人次以上,“十四五”期间转移就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自治区“六个提升”要求,巩固提升“五个100%”成果,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加强思政教育,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使用,大力实施村居干部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年攻坚行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大县级财政对教育投入,补齐办学条件短板,提升薄弱学校教学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边境乡村教师激励支持力度,健全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教师“一考三评”和“三学三评两提升”行动,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

全面建设健康察隅。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健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完善以防为主、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工作机制加强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包虫病等传染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到2025年,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力争人均预期寿命比2020年增加1岁,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6%以上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巩固拓展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成果,完善连通县乡村三级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信息”三大基础数据库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加快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和边境村远程医疗建设,健全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深入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和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制,推动全面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做好重点人群保障,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确保有意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和孤儿集中收养率保持在100%。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健全周转房、公租房、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为主体,住房补贴和租赁补贴相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稳步提高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

各位代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我们不断创新行政方式,提升履职能力,高效务实做好各项工作,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一是着力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以更高的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察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面营造“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的浓厚氛围,引导和激励政府系统干部自觉做新时代的奋进者。进一步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用党的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三重一大”向县委请示,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坚决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重大事项向县人大报告、向县政协通报;加强与代表委员沟通联系,进一步提高建议和提案办理质量,认真听取采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强化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全面落实《政府督查工作条例》,严禁重复督查、多头督查、越权督查,为基层减负。大力实施依法治县工程,贯彻“谁执法谁普法”要求,有序开展“八五”普法,推进基层公共法律实体中心建设;推进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规范化建设,加强政府规范性文件法制审查。三是着力提升政府执行力。注重学习和运用好政策法规,提高政府系统干部善于运用政策法规推进工作的能力水平。对推进的重大项目,实行“挂图作战”、专班推进,合力攻坚重点项目、重要工作。强化资金绩效管理,全面落实中央财政资金直达落实机制常态化,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四是着力建设廉洁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坚持量入为出,严格预算管理,高效使用财政资金,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全力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强化对权力运行的规范和制约,加大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债务管理、国有资产运营等重点领域常态化管理。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对违法违纪问题“零容忍”,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积极配合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工作,把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推向深入。

各位代表,目标催人奋进,使命呼唤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共同谱写察隅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及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名词解释

(以报告表述先后为序)

1.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4.“十三对”关系:国家投资和社会投资的关系;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的关系;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的关系;城镇就业和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的关系;扶贫搬迁向城镇聚集和向生产资料富裕、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区聚集的关系;央企在藏资源开发和解决当地农牧民增加收入的关系;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城市发展和提高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关系;高校毕业生政府就业和市场就业的关系;简政放权和地方承接的关系;企业增产提效和改善企业职工福利待遇、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的关系;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关系;鼓励干部担当干事和容错纠错的关系。2017年,2018年,全区经济工作会明确把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作为经济工作的根本方法。

5.五个走在前列:在固边兴边走在前列;在产业发展走在前列;在农牧民增收走在前列;在脱贫攻坚上走在前列;在宗教管理上走在前列。

6.六大工程:着力改善民生、培育壮大产业、筑牢生态屏障、推进协调发展、创建和谐社会、提高施政能力。

7.三大产业:特色农牧业、生态旅游业、水电能源业

8.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9.“三区三州”: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三区”是指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藏区及南疆的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四地区;“三洲”是指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

10.“三大沟域特色产业”贡日嘎布曲、察隅河、桑昂曲流域,涉及上、下察隅镇、竹瓦根镇大部分主要发展产茶叶和猕猴桃等热带水果种植;怒江流域,涉及察瓦龙乡、古拉乡大部分主要发展石榴等经济林木种植;吉太河流域,涉及竹瓦根镇日东片区、古玉乡、古拉乡少部分发展牦牛等高原畜牧业。全县范围内发展藏(生)猪养殖。

11.(cǎn)()别称鸡爪谷、龙爪稷。

12.“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3.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14.四不摘:2019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审议时提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5.“5个100%”:实现中小学双语教育普及率100%,小学数学课程开课率100%,中学数理化生课程教学计划完成率100%,中学理化生实验课程开出率100%,职业技术学习国家目录规定课程开出率100%。

16.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

17.两降一升降低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提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18.土地“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19.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0.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2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主题教育,是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22.一核三带:做强巴宜区核心增长极,构建川藏铁路发展带、雅江下游发展带和边境沿线发展带。

23.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24.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5.四件大事:稳定、发展、生态、强边。

26.四个确保: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

27.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8.“一带一区一中心”空间布局,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城乡一体发展、国土有效利用的经济发展格局。“一带”就是构建边境沿线发展带,承接自治区筑牢边境沿线发展带的重大部署,全面启动G219旅游大通道建设,加快竹瓦根镇、下察隅镇、上察隅镇、察瓦龙乡边境乡村高质量发展,改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抵边工程建设,构建交通便捷、配套完整、人气聚集、产业兴旺、稳定繁荣的边境沿线发展带,稳步提高沿线城镇化水平。“一区”就是打造生态友好绿色发展区,立足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定位,以生态经济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构建生态经济发达、资源高效利用、环境舒适宜居、制度健全完善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格局。“一中心”就是建成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全面启动县城和下察隅镇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试点建设,规划建设一批边境特色小镇及物资储备中心和应急调度指挥中心,打造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示范、民族团结的重要窗口和固边强边的战略支点。

29.八五普法国家实施《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所进行的普法与依法治理各项工作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