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
《关于开展2019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查自查工作的通知》(林政办〔2019〕90号)收悉,我县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市生态环境局察隅县分局开展自查。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情况
(一)空气质量变化情况
1.2018-2019年空气质量巩固提升,监测指标6项,监测频次为每季度一次,监测方法为手工监测的连续5日法,监测的6项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空气优,优良天数比率100%,重污染天数无。
2.监测的6项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
(二)大气重污染过程分析
1.察隅县无重污染企业,全年空气优良。
2.察隅县环境空气质量优,监测的6项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
(三)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
1.察隅县细颗粒物(PM2.5)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
2.察隅县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无污染现象,优良天数比率100%。
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合理规划环境保护篇章。目前,我县已编制察隅县城市总体规划(设有环境保护篇章),并严格执行。经查,在县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未有对空气质量有较大影响的项目。
2.全面严禁“三高”项目及企业进察隅。2019年察隅县无焦化、钢铁等行业,其中涉及的燃煤(薪)锅炉已完成淘汰。同时严禁“三高”项目及企业进入察隅。
3.全面推进我县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工作。2019年,结合全县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县6个乡镇96个行政村及县城所在地进行了全覆盖、无死角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重点治理垃圾乱扔、污水乱倒、广告乱贴、汽车乱停、摊位乱摆、乱搭乱建等行为,下达整改通知书2份,并完成整改。
4加大全县执法力度。列入我县的排污对象为啤酒厂,日产量1吨,未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监测为聘请第三方的季度性监测。已对其进行了执法检查,下达整改通知1份,并完成整改,建立了一企一档,管理规范;察隅县目前无权限办理排污许可证,桑昂曲宗已在网上申办排污许可证;察隅县无燃煤电厂、钢铁行业、工业窑炉、化工厂等,其中1家啤酒厂已完成燃煤锅炉向电锅炉的改造。
(二)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5.全面实行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一是察隅县城镇燃煤薪锅炉已全部完成淘汰,更换为电锅炉,但是农村普遍存在使用燃薪取暖炉的现象。二是察隅县无新建高耗能项目。三是我县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15000MW,2017年完成察隅县局域网工程,目前有25个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4728千瓦。以打造“西电东送”接续基地为目标,积极推进辖区内水电项目建设,全力配合扎拉、轰东、克劳龙等流域水电能源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确保各大电站和电网建设等重点项目顺利快速落地。
(三)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
6.强化路容环境整治。察隅县除砂石自给自足外,其他工程项目材料均从内地购置,目前砂石运输车辆已要求密闭式运输。察隅县已完成黄标车、老旧车的淘汰工作,但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存在较大难度。
7.监督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加油站均完成油气回收装置的改造,市场上供应的车用汽油、柴油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配合林芝市开展定期检验机构监管及联网数据传输、遥感监测设施建设联网、新车环保装置检验、用车环保装置检验、用车环保达标监管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等工作,目前正在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整治。
(四)优化调整用地结构
8.全面提倡生态环保理念,建设美丽察隅。一是在城市规划及实际建设中注重绿地建设,目前,同庆小区至部队电厂道路、公租房、政府大院都有较多绿地。在察隅县总体规划设置了中心城区绿地规划篇章,规划绿地面积达到18.1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达到14.90%,人均绿地达16.52平方米。2011年至今,我县实施庭院经济359亩、察瓦龙乡环境整治与绿化建设项目、察瓦龙乡周边植被恢复建设项目等,提升了绿化水平。二是自2017年2月,我县组织相关部门对辖区内28家无序采砂点进行整治,合并、保留6家经营性石场,为6家经营石场编制了地质环境和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矿山方面,已备案矿山企业共13家,均属于探矿,环保手续齐全,目前均未进点采矿。
9.针对在建工程项目,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一是施工现场降尘。每周五出动全自动洗扫车进行清扫,并根据天气情况不定时洒水降尘。对城市建设施工现场设置围挡,对进出工地的渣土车,采取密闭措施。二是规范垃圾填埋场运行。目前,县城区域无秸秆,生活垃圾由环卫工人收集后运送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无露天焚烧现象。三是实施有机肥厂。2019年正在实施察隅县下察隅镇生物有机肥厂,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经农业农村部门统计,我县农药化肥实现零增长。
(五)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制定了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开展了相关演练。但没有条件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目前正在推进构建监测网络建设。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一直优良。
(六)加强支撑和能力建设
1.2019年,投入其他专项转移资金10869.37万元,用于小康村建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县域环境质量监测等。
2.已将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
3.由于生态环境部门成立较晚,正在探索源排放清单编制和源解析等方面工作。
(七)落实各方责任
1.加强组织领导。2019年,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的各项任务,组织各相关单位检查了商砼站、啤酒厂等执法检查。2019年,我县监测的6项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空气优。
2.强化信息公开。开展了县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监测频次为每季度一次,监测方法为手工监测的连续5日法,监测的6项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空气优,并在察隅县政府新闻网进行了公示。
3.构建全面行动格局。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节能减排日期间,宣传了环境保护法律知识,发放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手册2000余份,受益群众3000余人,形成了全民共保护、共防治的格局。
三、开展的特色工作
2019年,在下察隅镇实施了察隅县下察隅镇生物有机肥厂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切实提升了资源利用化水平。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及建议
我县蓝天保卫战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上级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察隅县监测网络未完成构建,所有监测委拖第三方开展;二是察隅县基础设施落后,对于定期检验机构监管及联网数据传输、遥感监测设施建设联网、新车环保装置检验、用车环保装置检验、用车环保达标监管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等方面,未建立健全相关机构,所有工作均是配合上级部门开展;三是察隅县地域辽阔,但相关技术人员配备少,部分工作开展困难。建议:加强调研论证,聘请专家对察隅县环境质量进行全面分析,提供可行性论断;完善监测网络,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基础保障;配备技术人员,全面系统开展相关工作。
察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月4日